非常风学习网 导航

杜埔的简历

2024-06-01来源:编辑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晚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国学宝典中杜甫的介绍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干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旅殡岳阳。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这个人不认识

姓:杜.名:埔.

17857382419:鏉滅敨涓汉绠浠鏉滅敨鐨涓鐢熸鎷50瀛
聊孔:绛旓細淇勯》椋庡畾浜戝ⅷ鑹诧紝绉嬪ぉ婕犳紶鍚戞槒榛戙傚竷琛惧骞村喎浼奸搧锛屽▏鍎挎伓鍗ц笍閲岃銆傚簥澶村眿婕忔棤骞插锛岄洦鑴氬楹绘湭鏂粷銆傝嚜缁忎抚涔卞皯鐫$湢锛岄暱澶滄簿婀夸綍鐢卞交锛佸畨寰楀箍鍘﹀崈涓囬棿锛屽ぇ搴囧ぉ涓嬪瘨澹勘娆㈤锛侀闆ㄤ笉鍔ㄥ畨濡傚北銆傚憸鍛硷紒浣曟椂鐪煎墠绐佸厐瑙佹灞嬶紝鍚惧簮鐙牬鍙楀喕姝讳害瓒筹紒浜屻佸涓栬儗鏅 鏉滅敨鐨杩滅鏄眽姝﹀笣鏃舵湡鏈夊悕鐨勯叿鍚忔潨鍛...

17857382419:鏉滅敨绠浠
聊孔:绛旓細涓庢潨鐢畝浠嬬浉鍏崇殑鍥藉鐭ヨ瘑 12-14 鈥滄棤杈硅惤鏈ㄨ惂钀т笅锛屼笉灏介暱姹熸粴婊氭潵銆傗濄備綘鐭ラ亾鏉滅敨鐨鐢熷钩浜嬭抗鍚?涓璧风湅鐪嬪嚭鍥界暀瀛︾綉鎴戜负澶у绮惧績鏁寸悊鐨勨滄潨鐢釜浜绠鍘鈥濓紝娆㈣繋澶у闃呰锛屼緵鎮ㄥ弬鑰冦傛洿澶氬唴瀹硅鍏虫敞鍑哄浗鐣欏缃戙傛潨鐢(鍏厓712骞-鍏厓770骞)锛屽瓧瀛愮編锛屾眽鏃忥紝绁栫睄瑗勯槼锛岀敓浜庢渤鍗楀珐鍘裤傝嚜鍙峰皯闄甸噹鑰佹潨鐢...

17857382419:灞堝師銆侀櫠娓婃槑銆佸瓱娴╃劧銆鏉滅敨銆侀煩鎰堛佸垬绂归敗銆佽寖浠叉饭銆侀練鑷弽銆佽繖浜涜瘲浜...
聊孔:绛旓細闄舵笂鏄庯紙365骞磋嚦427骞达級锛氫笢鏅嬫湯鏈熷埌鍗楁湞瀹嬬殑鏂囧瀹躲佸畼鍛樺拰鍐滃瀹躲備粬鏄腑鍥芥枃瀛﹀彶涓婅憲鍚嶇殑鐢板洯璇楁淳浠h〃浜虹墿涔嬩竴锛屼唬琛ㄤ綔銆婃鑺辨簮璁般嬨傚瓱娴╃劧锛6***鑷740骞达級锛氬攼鏈濆垵鏈熺殑璇椾汉锛屼笌鐜嬬淮銆佹潕鐧姐鏉滅敨骞剁О鈥滃攼浠e洓澶у鈥濄備粬鐨勮瘲姝屼互娣辨儏銆佷紭缇庛佹竻鏂般佽嚜鐒惰憲绉帮紝浠h〃浣溿婃槬鏅撱嬨傛潨鐢紙712骞磋嚦770骞...

17857382419:鏉滅敨鍙堝彨鏉滃伐閮,浠栨槸涓涓骇鍒笉浣庣殑鏈濆环鍛藉畼,涓轰粈涔堝嵈閭d箞绌峰憿?_鐧惧害...
聊孔:绛旓細鏉滅敨鐨鑰佺埜鏉滈棽锛屼笁鍙旀潨涓擄紝鍥涘彅鏉滅櫥锛岀埛鐖锋潨瀹¤█锛屾浘绁栫埗鏉滀緷鑹猴紝姹夐珮绁栨潨楸肩煶锛屽ぉ绁栨潨鍙旀瘲锛岄兘鏄湁鍏ヤ粫褰撳畼鐨勭畝鍘銆傝屼笖锛屾潨鐢殑浜屽彅鏉滃苟杩樻槸涓ぇ瀛濆瓙銆傛潨瀹¤█鍦ㄥ悏宸炲嚭浠诲徃鎴峰弬鍐涙湡鍐咃紝閬彈鍚夊窞璇歌憶鍛ㄥ绔ョ殑姹¤攽鑰屼笅澶х嫳銆傛潨骞跺浜庢浜嬫ㄦ仺涓囧垎銆備负浜嗚兘浠g埗闆伙紝浠栧湪澶у涵骞夸紬涓嬶紝椤剁潃宀楀摠鐨勭兢娈达紝灏...

17857382419:姹:鍞愬畫钁楀悕璇椾汉绠鍘
聊孔:绛旓細姹,杩戝勾鏉ュ湪楂樿冩枃瑷銆佽瘲姝屼腑鍑虹幇棰戠箒鐨勮瘲浜,渚:鏉庣櫧,鏉滅敨,鐜嬪畨鐭崇瓑浜虹敓绠鍘[鍘嗗彶鑳屾櫙] ... 姹,杩戝勾鏉ュ湪楂樿冩枃瑷銆佽瘲姝屼腑鍑虹幇棰戠箒鐨勮瘲浜,渚:鏉庣櫧,鏉滅敨,鐜嬪畨鐭崇瓑浜虹敓绠鍘哰鍘嗗彶鑳屾櫙] ---璋㈣阿 灞曞紑  鎴戞潵绛 2涓洖绛 #鐑# 缃戞枃璐ㄩ噺鏄笉鏄笅闄嶄簡?鎱曢泤妯 2011-12-21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9352涓禐 鐭ラ亾灏忔湁...

17857382419:灞堝師銆侀櫠娓婃槑銆佸瓱娴╃劧銆鏉滅敨銆侀煩鎰堛佸垬绂归敗銆佽寖浠叉饭銆侀練鑷弽銆佽繖浜涜瘲浜...
聊孔:绛旓細灞堝師锛氭垬鍥芥椂鏈熸鍥戒汉銆傞櫠娓婃槑锛氫笢鏅嬫椂鏈熴傚瓱娴╃劧锛氬攼浠c鏉滅敨锛氬攼浠c傞煩鎰堬細鍞愪唬銆傚垬绂归敗锛氬攼浠c傝寖浠叉饭锛氬寳瀹嬨傞練鑷弽锛氭竻鏈濄

17857382419:鍙や唬璇椾汉銆佽瘝浜鐨勭畝鍘鍖呮嫭钁楀悕鐨勮瘲鍙ャ佽瘝鍙
聊孔:绛旓細鎴戝浗鍞愪唬浼熷ぇ鐨勭幇瀹炰富涔夎瘲浜,浜虹О鈥璇楀湥鈥濄 鏉滅敨杩樼户鎵夸簡姹夐瓘涔愬簻鈥滄劅浜庡搥涔,缂樹簨鑰屽彂鈥濈殑绮剧,鎽嗚劚涔愬簻鍙ら鐨勬潫缂,鍒涗綔浜嗕笉灏戔滃嵆浜嬪悕绡,鏃犲渚濆倣鈥濈殑鏂伴涔愬簻,濡傝憲鍚嶇殑鈥滀笁鍚忊濄佲滀笁鍒濈瓑銆 涓夊悘:銆婃柊瀹夊悘銆嬨併婃郊鍏冲悘銆嬨併婄煶澹曞悘銆 涓夊埆:銆婃柊濠氬埆銆嬨併婂瀭鑰佸埆銆嬨併婃棤瀹跺埆銆 姹熷崡閫㈡潕榫熷勾 宀愮帇...

17857382419:鏉庣櫧.鏉滅敨.鐜嬬淮.瀛熸旦鐒.鑻忚郊绠鍘
聊孔:绛旓細鏉滅敨鍒涗綔浜嗐婃槬鏈涖嬨併婂寳寰併嬨併婁笁鍚忋嬨併婁笁鍒嬬瓑鍚嶄綔銆759骞存潨鐢純瀹樺叆宸濓紝铏界劧韬查伩浜嗘垬涔憋紝鐢熸椿鐩稿瀹夊畾锛屼絾浠嶇劧蹇冪郴鑻嶇敓锛岃兏鎬鍥戒簨銆傝櫧鐒舵潨鐢槸涓幇瀹炰富涔夎瘲浜猴紝浣嗕粬涔熸湁鐙傛斁涓嶇緛鐨勪竴闈紝浠庡叾鍚嶄綔銆婇ギ涓叓浠欐瓕銆嬩笉闅剧湅鍑鏉滅敨鐨璞皵骞蹭簯銆傜帇缁(701骞-761骞达紝涓璇699骞-761骞)锛屽攼鏈濇渤涓滆挷宸(...

17857382419:鏉滅敨涓轰粈涔堣佸勾鏃跺欓潪甯歌惤榄?
聊孔:绛旓細鏉滅敨涓嶄粎浠呮槸鑰佸勾钀介瓌锛屽氨浠栦竴鐢熻岃█锛屼篃鏄潪甯哥殑娼﹀掍笉鍫傛垜浠悗涓栧父灏嗕粬鍜屾潕鐧藉苟鍒楁垚涓衡滄潕鏉溾濓紝浣嗕粠鐢熸椿闄呴亣涓婃潵璇达紝鏉庣櫧鏉滅敨鐨宸窛锛屽彲璋撴槸澶╁¥涔嬪埆浜嗐傛潕鐧借兘澶熼暱浣忛暱瀹夎瘲閰掓斁璇烇紝鐢氳嚦杩樺湪鐨囧笣韬竟甯︿簡寰堥暱涓娈垫椂闂淬傛父渚犺屾瓕锛岃幏寰楀緢鏄絿娲掋傝鏉滅敨涓鐢锛屾渶澶х殑瀹樹篃灏辨槸鎵璋撶殑鈥滃乏鎷鹃仐鈥濄傚拰...

首页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非常风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