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风学习网 导航

鲁迅的资料

2024-05-17来源:编辑
  鲁迅
  目录·1、人物简介
  ·2、生平和创作
  ·3、鲁迅著作
  ·4、鲁迅名言
  ·5、鲁迅年谱
  ·6、曾用笔名
  ·7、阅读下载
  ·8、鲁迅纪念
  ·9、鲁迅三兄弟

  1、人物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1.61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6、曾用笔名
  干凡 飞迅 直庚 树俟 独洛 敖隼 旁斡预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飞斐 冬华 乐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动轩 仲度 华圉 自树 许遐 许霞 迅行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 小孩子 丰之余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华约瑟 齐物论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ELEF 旅沪记者 宴之教者 楮冠病叟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闲书屋

  7、阅读下载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luxun/luxun.html
  http://www.my285.com/xdwx/luxun/
  http://www.gy16.com/gy/ebook/343.htm

  8、鲁迅纪念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民族魂鲁迅纪念馆:http://luxun.chinaspirit.net.cn/
  鲁迅纪念馆:http://www.eelove.cn/luxun
  鲁迅先生纪念网:http://luxun.memsky.com

  9、鲁迅三兄弟
  鲁迅三兄弟的遗嘱
  汪金友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早在70多年前就离开了人间,但他的遗言,却一直在吸引着人们注意,启迪着人们思考。
  除了“丧事简办”、“忘掉悲伤”之外,和其他许多过世的名人相比,鲁迅的遗言有三个独到之处。其一是“重朋友”。鲁迅明确表示,“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领导的不收,下属的不收,同事的不收,街坊的不收,对手的更不收。但对于朋友,却可以“不在此例”。可见,鲁迅把友情看的是多么纯洁和真诚。其二,“不忘战斗”。即将离开人间的时候,他还一再嘱咐后人,“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说明,鲁迅对“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非常深恶痛绝,即便到死,也要痛骂一声。其三,“警惕诱惑”。鲁迅说:“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应许你升官,应许你发财,应许你忠诚,应许你快乐,其背后都是想从你手里得到什么。正如《战国策》中所说:“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权交者,权倾而亲离。”
  1965年4月26日,80岁的周作人自知将不起,也立下遗嘱:“余今年已整80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神话》为50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逾二年,周作人身故,时为1967年5月6日。
  一个人能活到80岁,的确是一件幸事,所以周作人也就“死无遗恨”。而且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他非常地理智和平和。因为他明白,人死就是“声消迹灭”。无论你怕也好,惧也好,恋恋不舍也好,该到来的时候,这一天终归会到来。周作人的文章,近几年我读过不少。写的大都很有人情味,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无足称道”。只可惜,那部《希腊神话》,我至今还没有读过,也就不能算是一个“识者”了。
  周氏三兄弟中最小的周建人,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他在三兄弟中是职务最高的,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也是寿命最长的,活到96岁。他的遗嘱是:“我身后的丧事要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习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金很宝贵,时间也很宝贵,不能因为办丧事花国家的钱,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学院供医生做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海里去。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骨灰就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他的彻底革命精神。”
  周建人的遗嘱,明显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同,所以就站在更高的角度,以便体现马克思主义者的“彻底革命精神”。
  周氏三兄弟同属社会名流,他们的人生观虽不一致,但对死后就会“速朽”的想法却完全一样。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2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铂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

英语 外教 外语 ok 求学 移民 护照
http://hi.baidu.com/88008833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这需要高超的艺术功力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我们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中国古代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西方中世纪处在一种宗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之下只要挣脱了这种宗教文化的束缚和禁锢西方的近现代文化就有了发展的力量中国古代文化则是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文化都掺杂在了一起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这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1.61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13690732070:椴佽繀璧勬枡(绠娲佺偣)
威楠:绛旓細椴佽繀锛1881骞9鏈25鏃ワ紞1936骞10鏈19鏃ワ級锛屾湰鍚嶅懆鏍戜汉锛屽師鍚嶆瀵匡紝瀛楄鲍鎵嶏紝浠ョ瑪鍚嶉瞾杩呴椈鍚嶄簬涓栵紝娴欐睙缁嶅叴浜锛屼负涓浗鐨勮繎浠h憲鍚嶄綔瀹讹紝鏂版枃鍖栬繍鍔ㄩ琚栦箣涓锛屼腑鍥界幇浠f枃瀛︾殑濂犲熀浜哄拰寮灞卞法鍖狅紝鍦ㄨタ鏂逛笘鐣屼韩鏈夌洓瑾夌殑涓浗杩戜唬鏂囧瀹躲佹濇兂瀹躲椴佽繀鐨勪富瑕佹垚灏卞寘鎷潅鏂銆佺煭涓瘒灏忚銆佹枃瀛︺佹濇兂鍜岀ぞ浼氳瘎璁恒佸鏈憲...

13690732070:椴佽繀鍘熷悕_,瀛梍,_浜(鍘熺睄),鏄腑鍥界幇浠d紵澶х殑_瀹,_瀹跺拰_瀹
威楠:绛旓細椴佽繀锛1881骞9鏈25鏃ワ紞1936骞10鏈19鏃ワ級锛屾禉姹熺粛鍏翠汉銆傚師鍚嶅懆妯熷锛屽悗鏀瑰悕鍛ㄦ爲浜猴紝瀛楄鲍灞憋紝鍚庢敼璞墠锛屾浘鐣欏鏃ユ湰浠欏彴鍖荤涓撻棬鏍★紙鐜颁笢鍖楀ぇ瀛︼級銆傗滈瞾杩呪鏄粬1918骞村彂琛ㄣ婄媯浜烘棩璁般嬫椂鎵鐢ㄧ殑绗斿悕锛屼篃鏄粬褰卞搷鏈涓哄箍娉涚殑绗斿悕锛岃憲鍚嶆枃瀛﹀銆佹濇兂瀹躲佹皯涓绘垬澹紝浜斿洓鏂版枃鍖栬繍鍔ㄧ殑閲嶈鍙備笌鑰咃紝涓浗鐜颁唬鏂囧...

13690732070:椴佽繀绠浠嬪強浠h〃浣
威楠:绛旓細5銆併婇樋Q姝d紶銆嬫槸椴佽繀鍒涗綔鐨勪腑绡囧皬璇达紝璇ュ皬璇村垱浣滀簬1921骞村簳锛屽叡鍒嗕節绔銆傚皬璇翠互杈涗亥闈╁懡鍓嶅悗鐨勪腑鍥藉啘鏉戜负鑳屾櫙锛屾弿鍐欎簡鏈簞娴佹氮闆囧啘闃縌锛岃櫧鐒跺共璧锋椿鏉モ滅湡鑳藉仛鈥濓紝浣嗗嵈涓鏃犳墍鏈夛紝鐢氳嚦杩炲悕濮撻兘琚汉閬楀繕鐨勬晠浜嬨傚弬鑰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鐧惧害鐧剧-椴佽繀

13690732070:椴佽繀鐨鐢熷钩绠浠嬪拰浣滃搧绠浠
威楠:绛旓細椴佽繀锛屼腑鍥界幇浠d紵澶х殑鏂囧瀹跺拰鎬濇兂瀹讹紝鏂版枃鍖栬繍鍔ㄧ殑濂犲熀浜銆傚師鍚嶅懆鏍戜汉锛屽瓧璞墠锛屾禉姹熺粛鍏翠汉锛屽嚭韬簬鐮磋惤鐨勫皝寤哄搴傞潚骞存椂浠e彈杩涘寲璁烘濇兂褰卞搷銆1918骞5鏈堬紝棣栨鐢ㄢ滈瞾杩呪濅负绗斿悕锛屽彂琛ㄤ腑鍥界幇浠f枃瀛﹀彶涓婄涓绡囩櫧璇濆皬璇銆婄媯浜烘棩璁般锛屽鍚冧汉鐨勫皝寤哄埗搴﹁繘琛岀寷鐑堝湴鎻湶鍜屾姩鍑伙紝濂犲畾浜嗘柊鏂囧杩愬姩鐨勫熀鐭炽備簩...

13690732070:椴佽繀鍏堢敓绠浠
威楠:绛旓細椴佽繀绠浠璧勬枡銆愪汉鐗╄瘎璇淬戦瞾杩呮槸20涓栫邯鐨勬枃鍖栧法浜,浠栧湪灏忚銆佹暎鏂囥佹潅鏂囥佹湪鍒汇佺幇浠h瘲銆佹棫浣撹瘲銆佸悕钁楃炕璇戙佸彜绫嶆牎鍕樺拰鐜颁唬瀛︽湳绛夊涓鍩熼兘鏈夊法澶ц础鐚傛垚灏椴佽繀鐨涓涓噸瑕佸洜绱犳槸浠栫殑濠氬Щ,浠庢洿骞块様鐨勮搴︽潵璁,鎴栬呯О涔嬩负鍛借繍銆傚湪閭d釜鏃跺,椴佽繀涓嶄紤鏈卞畨鍏跺疄鏄负濂瑰ソ,鏈卞畨鏄釜鍙楀皝寤烘暀鑲叉畫瀹崇殑濂冲瓙,椴佽繀濡傛灉涓庝箣...

13690732070:璇风敤30瀛椾粙缁嶄竴涓椴佽繀
威楠:绛旓細椴佽繀锛屾禉姹熺粛鍏翠汉銆傝憲鍚嶆枃瀛﹀銆佹濇兂瀹躲侀潻鍛藉銆佹皯涓绘垬澹紝鏂版枃鍖栬繍鍔ㄧ殑閲嶈鍙備笌鑰咃紝涓浗鐜颁唬鏂囧鐨勫鍩轰汉涔嬩竴銆傚師鍚嶅懆妯熷锛屽悗鏀瑰悕鍛ㄦ爲浜猴紝瀛楄鲍灞憋紝鍚庢敼瀛楄鲍鎵嶃傛棭骞翠笌鍘夌互涔嬪拰閽卞潎澶悓璧存棩鏈叕璐圭暀瀛︼紝浜庢棩鏈粰鍙板尰绉戜笓闂ㄥ鏍¤倓涓氥傗滈瞾杩呪濓紝1918骞村彂琛銆婄媯浜烘棩璁般鏃舵墍鐢ㄧ殑绗斿悕锛屼篃鏄渶涓哄箍娉涚殑...

13690732070:椴佽繀鐨勮祫鏂
威楠:绛旓細椴佽繀锛1881.9.25锝1936.10.19锛夛紝娴欐睙缁嶅叴浜猴紝鍘熷悕鍛ㄦ爲浜猴紝瀛楄鲍灞便佽鲍浜紝鍚庢敼鍚嶄负璞墠銆備粬鏃跺父绌夸竴浠舵湸绱犵殑涓紡闀胯~锛屽ご鍙戝儚鍒峰瓙涓鏍风洿绔栫潃锛屾祿瀵嗙殑鑳¢』褰㈡垚浜嗕竴涓毝涔︾殑鈥滀竴鈥濆瓧銆傛瘺涓诲腑璇勪环浠栨槸浼熷ぇ鐨勬棤浜ч樁绾х殑鏂囧瀹躲佹濇兂瀹躲侀潻鍛藉锛屾槸涓浗鏂囧寲闈╁懡鐨勪富灏嗐備篃琚汉姘戠О涓衡滄皯鏃忛瓊鈥濄備腑鏂囧悕...

13690732070:椴佽繀鐨勮祫鏂鏈夊摢浜
威楠:绛旓細浜虹墿缁忓巻 灏戝勾鏃舵湡 椴佽繀 闈掑勾鏃舵湡 鍏夌华涓冨勾锛1881骞达級9鏈25鏃ワ紙澶忓巻杈涘烦骞村叓鏈堝垵涓夛級锛岀敓浜庢禉姹熺粛鍏村煄鍐呬笢鏄屽潑鏂板彴闂ㄥ懆瀹躲傚辜鍚嶉樋寮狅紝闀挎牴锛岄暱搴氾紝瀛﹀悕鍛ㄦ瀵裤傚厜缁崄鍏勾锛1892骞达級锛屽叆涓夊懗涔﹀眿浠庡闀滃惥璇讳功锛岃浣欏奖鎻忓浘鐢汇備笌绔犻棸姘村缓绔嬪弸璋娿傚厜缁崄涔濆勾锛1893骞达級锛...

首页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非常风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