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风学习网 导航

以客观的历史角度看蛮尤!

2024-06-01来源:编辑
首先声明蛮尤不是一个人!、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个伟大始祖之一

由于原始社会阶段,没有文字记载,所以自春秋战国以来以致如今,中国的历史典籍,都只是根据历史传说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黄帝时期。然而,在黄帝时,中华民族就有三个著名的伟大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但是,在我国历来的官方正统史中,一直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始君,后来炎帝也逐渐被确认。所以,这里我们着重谈谈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之一的问题。

首先,应当指出,蚩尤是中国苗族的先祖。因为如今的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末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远古的时候就生活着很多原始人类;他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以蚩尤为乎领。《国语·梦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都说蚩尤是九黎之君。他们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不断地辛勤开拓,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跃而成为雄踞东方的强大部落,并且最早进入中原。我党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写道: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居住在南方的人统被称为‘蛮族’。其中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九黎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酋长。……是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2]在九黎部落进入中原之后,炎帝族也自西方牧进入中部地区,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九黎族驱逐炎帝族,直至涿鹿。后业,炎帝族联合黄帝族与九黎族在涿鹿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大战。在战争初期,黄帝由于兵力不足,又对地形气候不了解和不习惯,因而“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3];后来黄帝族创制了指南车以识别方向;[4]并大大增添实力,[5]才转败为胜。最后双方决战于涿鹿,九黎被打败,其首领蚩尤也被擒杀。

九黎战败以后,其势大衰,但他们还据有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到尧、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又称为“有苗”或“苗民”三苗这种部落群体的发展,最后形成了部落酋长国。范文澜写道:“苗族被禹战败后,退出黄河流域,据战国时人说,三苗曾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一上大国。这个大国当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是许多部落的集合体,其中较大的是荆楚。”[6]所以,到商、周时期,“三苗”又被称为“荆楚”,有时也被称为“南蛮”后来,荆楚的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其中较先进的楚人,又被称为“荆蛮”。其后,荆蛮日渐强盛,发展成为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的主体居民和主体民族。

可见,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而且都包括苗族先民,后者是前者的苗裔。《周书·吕刑》的“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国语·郑注》的“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后也”,等记载,就已经显出“九黎”和“三苗”的亲缘关系。《礼记·衣疏·引甫刑·郑注》说,“有苗、九黎之后……居于西裔者三苗”等语,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后裔。“南蛮”则是被驱逐到长江以南地区的部分“三苗”的别称,而“荆蛮”则是商、周时期对两湖地区这部分“南蛮”的称谓。许多只书都认为,苗族和三苗有亲缘关系,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7];“苗者,三苗之裔”[8];“考红苗蟠据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遗种也”[9]。这就使我们清楚看到了苗族族源的线索,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就是说苗的先民是九黎,而蚩尤是九黎的首领,所以,苗族人民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先祖。

其次,蚩尤也是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祖先。五千年前,与黄帝同时代的九黎部落联盟,据史书记载,其成员中除了苗族以外,还有黎族、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如果按照过去史书的称谓,把远古时代居住在南方的人统称为“蛮族”,或称“南蛮”、“荆蛮”,那么就把我国在南方许多少数民族都包括在内了。这就是说九黎、三苗、南蛮,不仅是苗族的先民,而且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而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蚩尤也就不仅是苗族的先祖,同时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苗族在古代多次迁徙过程中,包括南迁和西迁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若干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着苗族的称谓。由此可见,这些演化出来的民族自然也是九黎的后裔,蚩尤亦当是他们的先祖。

再次,蚩尤也是我国羌族的先祖。《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这就是说,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后裔是姜姓的别支。据史料记载,姜姓就是西北一带原来的姜族,后来称为羌,以后逐渐南迁和西迁。所以,北至现在的青海,西至现在的西藏,南至现在的四川、贵州、云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迁到西藏的人自称为“乌斯藏”,乌斯就是乌氏,藏就是羌,乌斯藏就是乌氏羌的统称。他们又称为“西藏”,实际上西藏就是西羌。这就可以证明,现在的藏族,也是羌族和乌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青族融合后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迁到贵州、云南。现在贵州西部的羌族,他们的公开族号为羌,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云南的羌族,其来源与贵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开的族号为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由此可见,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后裔,作为九黎之君的蚩尤亦当是羌族的先祖。

又再次,蚩尤也是汉族的先祖。范文澜同志写道:“远古时代,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它们彼此间经长时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斗争,有些逐渐融合了,有些发展起来”。[10]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夷族、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11]可见�衷诘暮鹤迦嗣裰幸彩敲缱宓暮笠帷M�保�诠糯��逵朊缱逭秸�校��椒�竦姆�玻�贾鸾サ乇蝗诤狭耍�纬闪嗣缱搴秃鹤逯�洌�阒杏形遥�抑杏心愕淖纯觥H纾涸诨频凼逼冢�熬爬枳寰��て诙氛�螅�徊糠直黄韧嘶啬戏剑�徊糠至粼诒狈剑�罄唇�⒗韫��徊糠直谎谆谱宸�瘢�轿髦苁被沽粲小�枳濉�拿�啤!?/span>[12]“舜命契教化百姓,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弃播百谷以养黎民,实际是用刑法强迫苗民黎民耕种来养活受教化的百姓。”[13]又如:陆次云《峒溪纤志》说:或者人捕获冯人妆奴隶,给他着上木靴再加木锁,一辈子也不得逃走。这就是说,把俘获对方民族的人当奴隶,以后便逐渐地融合在本民族中了。而且到春秋战国时期,“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斗争的结果,华夏文化扩大了,中国也扩大了,到东周末年,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融合成一个华族 。”[14]显而易见,这次民族融合自然也包括着一部分苗族。既然苗族的一部分融合于华族,成为汉族的初步基础,以后又不断有一部分苗族融合于汉族之中,那么,九黎也应当是汉族的先民,九黎之君蚩尤亦应当是汉族的先祖,而不应把他排斥在黄帝、炎帝之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蚩尤不仅是苗族黎民族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而且也是汉族等其它民族的祖先,因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时期,黄帝、炎帝、蚩尤是同时代的三个伟大人物,是原始社会阶段部落联盟解体前黄帝时期的古代中国三大部落联盟的三个首领(即大酋长)和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
三、蚩尤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和历史传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伟大历史人物当是黄帝、炎帝、蚩尤。而且,可以说黄帝、炎帝、蚩尤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关于中国人民怀念黄帝、炎帝的情况,已有许多论、著的文章作了阐述,而对中国人民怀念蚩尤的情况则论述得很少。因此,我们在这里着重谈谈中国人民长期怀念蚩尤的情况。

首先,在蚩尤死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由此可见,蚩尤在九黎部落联盟战略被擒杀而死以后,黄帝及其族人们就将蚩尤的形象用来威吓天下八方,从而将蚩尤变成了自己的保护神,并对蚩尤加以崇敬和缅怀。

其次,苗族人民较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先祖,长期地怀念和祭祀。湘西、黔东北的苗族祭祀时,须杀猪供奉“剖尤”,并传说“剖尤”是远古时代一位勇敢善战的领袖。“剖”,按湘西苗语意为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人民有祭“枫神”为病人驱除“鬼疫”的习俗,装扮“枫神”的人打扮得十分威武;这位令人敬畏的“枫神”就是蚩尤的化身,这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记载的“蚩尤所弃其桎梏进为枫木”的传说有关。黔东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枫木歌》,歌中唱词的含义也是把蚩作为苗族的始祖来看待和怀念。川南、黔西北一带还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再次,汉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长期怀念着蚩尤。民间传说,一直在说蚩尤是一位长期受人怀念的历史人物。《苏氏演义》说:“冀州人把蚩尤称为神,民间人常作戏;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汉武帝时,太原人还为蚩尤立祠;。现在,河北省涿鹿县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庙等,深绶当地人民的怀念和祭祀。

此外,瑶族、黎族、畲族、羌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不同程度地长期怀念着蚩尤,把他用为伟大的历史人物传颂着、纪念着。

可见,蚩尤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伟大历史人物。

四、摒除错误的思想观点,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确认蚩尤的历史地位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蚩尤的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与黄帝同时代的伟大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然而,几千年来,蚩尤的伟大形象和地位却被严重地歪曲了,贬损了。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确认蚩尤的历史地位,以增强中国历史的科学性,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正如华岗同志所说:“现在我们所最需要的对于中国历史中某些部分姆�福�褪且�峋稣驹谌嗣窳⒊。�研矶啾煌崆�睦�芳右员缰ぃ�指蠢�肥率档恼婷婺俊0牙�反拥弁酢⒐笞濉⒕�А⒌刂鳌⒎ㄎ魉沟俚群妊��艴镏�陆夥懦隼矗�顾�晌�愦笕嗣竦睦�贰?/span>[16]

但是,多年来有几种错误的思想观点,严重地阻碍了对蚩尤问题的拨乱反正。为了摒除错误的思想观点,以便能较顺利地给蚩尤正名,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对这几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加以辩析。

有一种观点是,以胜败论英雄,或曰“胜败英雄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因袭着“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老观点。他们认为在涿鹿之战中蚩尤是败者,所以,应该纳入“判逆者”之列,而不应该作为我们的始祖。很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是不能唯胜败论英雄的。如果我们的史书只写胜乾,而把败者从史书中抹去,那么,这种史书将是残缺的,不科学的。历史应是对过去时代的历史事实的记载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和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阐述历史发展的过程,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提高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的水平。黄帝、炎帝、蚩尤是古代中国三大部落联腽的三个大酋长,这是历史事实,是不能抹杀的。如果说对败者就一概从史书中抹去,不予承认,那么,对炎帝将如何对待呢?因为“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统率以熊、罴、貌、貅、虎为图腾的各族打败炎帝。”[17]可见,炎帝在古代部落战争中也是败者。难道我们能因为炎帝是失败者而不承认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吗?显然不能。所以,同样也不能因为蚩尤是败者而不承认他是我们的始祖。同时,我们还应当指出,如果按照以胜地败论英雄的观点来写历史,来取舍人物,那么,从秦朝的陈胜、吴广,汉朝的张角,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便能不能称为历史人物,都不能写进历史。这岂不是与历史唯物主义背道而驰吗?!现在,我们的《中国通史》,既然已经把上述人物作为历史人物写进了历史,那么,为什么不承认蚩尤是历史人物并写进历史呢?

又一种观点是,强调以正史为依据,或曰“唯正史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的正统史书上没有写蚩尤,没有肯定。其实,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中国过去的所谓正统史,实际上就是官方史,不仅真伪混淆。而且常常以伪造的压倒真实的,很需要重新写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学问,待整理者甚多,既如历史,就须另编一部。所以,现在我们编写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就不能强调只以所谓的正史为依据,而应注意运用野史史料和历史传说。华岗同志在《中国通史的翻案》一书中说:“在进行中国历史的翻案工作时,除了端正自己的立场与思想方法以外,还应特别注意运用野史史料。因为正象鲁迅先生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就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窨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18]可见,不论野史或杂记,其真实性,都远非正史所能及。因此,我们不应轻视野史、杂记和历史传说、文集诗词等史料史实,不庆持唯正史论的态度。同进,在中国史学问题上,在不唯正史论,不唯正上,不唯书,要唯实,并对中国历史进行某些部分的翻案工作方面,郭沫若同志已经为我们带头了,他所著的《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屈原研究》、《十批判书》等就是证明。所以,那种只强调以正史为依据的观点是片面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示的,因而庆当予以纠正。至于蚩尤问题,其实正史、野史、杂记、诗歌、历史传说等都有记载和论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和《史记正义》,都谈论到蚩尤。不过,由于受到史系南拗坪偷笔闭�蔚南拗疲�蚨�皇抵�省⒈崴鹬�饩佣唷H欢��笆贰⒃蛹恰⑹�琛⒗�反�担�蚨则坑嚷塾岩耆�亩唷O衷冢�颐堑娜挝窬褪羌纫�凑�罚�忠�ü�笆贰⒃蛹呛臀囊丈丝诘牟沃ぃ���岷峡脊抛柿系挠≈ぃ�哉�纷鞅匾�牟钩浜投┱��渲邪�ɑ指打坑鹊睦�啡宋镄蜗蠛腿啡向坑鹊氖甲娴匚唬�怪�晌�攀贰⒖蒲�贰?/span>

再一种观点是,漠视蚩尤问题,或曰“漠视论”。持此种观占为的人认为,提出蚩尤问题,为蚩尤平反正名是小题大做,因而对蚩尤问题抱着冷漠的态度。我们认为,这咱态度是很不妥当的、很不可取的。应当提出,蚩尤问题决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大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族问题和政治问题,我们决不可以淡漠视之。为了说明蚩尤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不得在这里谈谈近期发生的一些有关的情况。其一,据悉,1995年3月,在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上,陆镇藩、龙明伍等代表,提出关于“请中史通知有关部门,不要再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词取代宪法规定的‘中国各民族’一词的提法,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案。1995年6月,中共中内宣传部办公厅函复说:“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民族传统。我部历来按照宪法的规定,要求宣传系统单位正确地使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繁荣的规范用语。受中内委托,由我部召开的乎都主要新闻单位通气会上,部领导曾多次向新闻单位提出,不要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海内外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等类似的不规范用语。”[19]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什么我国少数民族不赞成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提法呢?这难道不是与没有承认蚩尤的始祖地位有关吗?其三,据《人民日报》报道,全国首届炎黄蚩三始祖文化研讨会,1995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涿鹿县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4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8篇。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涿鹿县政府等共同主办。“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涿鹿县是众多史籍记载炎帝、黄帝、蚩尤相征战的汲涿鹿、阪泉所在地,蚩尤应同炎黄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两岸学者共同认为,应加强三祖研究和涿鹿考古,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华民族团结。”[20]其三,据《扬子晚报》1995年7月25日报道,《南博发掘阜宁陆庄遗址,首次解开蚩尤部族良渚文化消失的千古之谜》,报道说:“我国古代最发达、文明程度最高的良渚文化4200年前突然在太湖地区消失,成为考古学界的“千古之谜”,南京博物馆在阜宁县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在江淮地区发展良渚语文化遗存,探明良渚文化在太湖地区消失后由南向北迁徙,从而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报道还说,这一发现还“对研究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据《史记》记载,在公元前21世纪之前,良渚文化部族首领蚩尤曾与轩辕黄帝发生一场大战——‘涿鹿’之战。……这一发掘,印片了蚩尤部族的北上,使考古学界对江淮东部地区古文化类型有了新的认识。”以上情况说明,提出蚩尤问题,为蚩尤平反正名,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有意义的,决不是什么小题大做。所以,我们蚩尤问题不应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冷漠态度。据悉,正因为如此,老红军、部队作家陈靖将军,曾于1994年11月和1995年2月,分别致信上级同志,建议为蚩尤平反正名。遗憾的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无大的进展。

为了较快地弄清蚩尤问题的真相,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公允对蚩尤的历史人物形象和历史地位作出正确的评价,我们建议:请中央责成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力争在本世纪内作出结论,以便为蚩尤平反正名,恢复蚩尤的始祖地位。我们深信,这件事做好了,那将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总之,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个伟大始祖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伟大历史人物。我们应当确认蚩尤的历史地位,以增进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首先声明蛮尤不是一个人!、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个伟大始祖之一

由于原始社会阶段,没有文字记载,所以自春秋战国以来以致如今,中国的历史典籍,都只是根据历史传说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黄帝时期。然而,在黄帝时,中华民族就有三个著名的伟大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但是,在我国历来的官方正统史中,一直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始君,后来炎帝也逐渐被确认。所以,这里我们着重谈谈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之一的问题。

首先,应当指出,蚩尤是中国苗族的先祖。因为如今的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末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远古的时候就生活着很多原始人类;他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以蚩尤为乎领。《国语·梦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都说蚩尤是九黎之君。他们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不断地辛勤开拓,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跃而成为雄踞东方的强大部落,并且最早进入中原。我党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写道: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居住在南方的人统被称为‘蛮族’。其中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九黎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酋长。……是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2]在九黎部落进入中原之后,炎帝族也自西方牧进入中部地区,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九黎族驱逐炎帝族,直至涿鹿。后业,炎帝族联合黄帝族与九黎族在涿鹿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大战。在战争初期,黄帝由于兵力不足,又对地形气候不了解和不习惯,因而“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3];后来黄帝族创制了指南车以识别方向;[4]并大大增添实力,[5]才转败为胜。最后双方决战于涿鹿,九黎被打败,其首领蚩尤也被擒杀。

九黎战败以后,其势大衰,但他们还据有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到尧、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又称为“有苗”或“苗民”三苗这种部落群体的发展,最后形成了部落酋长国。范文澜写道:“苗族被禹战败后,退出黄河流域,据战国时人说,三苗曾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一上大国。这个大国当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是许多部落的集合体,其中较大的是荆楚。”[6]所以,到商、周时期,“三苗”又被称为“荆楚”,有时也被称为“南蛮”后来,荆楚的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其中较先进的楚人,又被称为“荆蛮”。其后,荆蛮日渐强盛,发展成为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的主体居民和主体民族。

可见,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而且都包括苗族先民,后者是前者的苗裔。《周书·吕刑》的“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国语·郑注》的“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后也”,等记载,就已经显出“九黎”和“三苗”的亲缘关系。《礼记·衣疏·引甫刑·郑注》说,“有苗、九黎之后……居于西裔者三苗”等语,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后裔。“南蛮”则是被驱逐到长江以南地区的部分“三苗”的别称,而“荆蛮”则是商、周时期对两湖地区这部分“南蛮”的称谓。许多只书都认为,苗族和三苗有亲缘关系,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7];“苗者,三苗之裔”[8];“考红苗蟠据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遗种也”[9]。这就使我们清楚看到了苗族族源的线索,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就是说苗的先民是九黎,而蚩尤是九黎的首领,所以,苗族人民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先祖。

其次,蚩尤也是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祖先。五千年前,与黄帝同时代的九黎部落联盟,据史书记载,其成员中除了苗族以外,还有黎族、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如果按照过去史书的称谓,把远古时代居住在南方的人统称为“蛮族”,或称“南蛮”、“荆蛮”,那么就把我国在南方许多少数民族都包括在内了。这就是说九黎、三苗、南蛮,不仅是苗族的先民,而且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而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蚩尤也就不仅是苗族的先祖,同时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苗族在古代多次迁徙过程中,包括南迁和西迁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若干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着苗族的称谓。由此可见,这些演化出来的民族自然也是九黎的后裔,蚩尤亦当是他们的先祖。

再次,蚩尤也是我国羌族的先祖。《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这就是说,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后裔是姜姓的别支。据史料记载,姜姓就是西北一带原来的姜族,后来称为羌,以后逐渐南迁和西迁。所以,北至现在的青海,西至现在的西藏,南至现在的四川、贵州、云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迁到西藏的人自称为“乌斯藏”,乌斯就是乌氏,藏就是羌,乌斯藏就是乌氏羌的统称。他们又称为“西藏”,实际上西藏就是西羌。这就可以证明,现在的藏族,也是羌族和乌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青族融合后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迁到贵州、云南。现在贵州西部的羌族,他们的公开族号为羌,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云南的羌族,其来源与贵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开的族号为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由此可见,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后裔,作为九黎之君的蚩尤亦当是羌族的先祖。

又再次,蚩尤也是汉族的先祖。范文澜同志写道:“远古时代,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它们彼此间经长时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斗争,有些逐渐融合了,有些发展起来”。[10]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夷族、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11]可见?衷诘暮鹤迦嗣裰幸彩敲缱宓暮笠帷M?保?诠糯??逵朊缱逭秸?校??椒?竦姆?玻?贾鸾サ乇蝗诤狭耍?纬闪嗣缱搴秃鹤逯?洌?阒杏形遥?抑杏心愕淖纯觥H纾涸诨频凼逼冢?熬爬枳寰??て诙氛?螅?徊糠直黄韧嘶啬戏剑?徊糠至粼诒狈剑?罄唇?⒗韫??徊糠直谎谆谱宸?瘢?轿髦苁被沽粲小?枳濉?拿?啤!?/span>[12]“舜命契教化百姓,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弃播百谷以养黎民,实际是用刑法强迫苗民黎民耕种来养活受教化的百姓。”[13]又如:陆次云《峒溪纤志》说:或者人捕获冯人妆奴隶,给他着上木靴再加木锁,一辈子也不得逃走。这就是说,把俘获对方民族的人当奴隶,以后便逐渐地融合在本民族中了。而且到春秋战国时期,“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斗争的结果,华夏文化扩大了,中国也扩大了,到东周末年,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融合成一个华族 。”[14]显而易见,这次民族融合自然也包括着一部分苗族。既然苗族的一部分融合于华族,成为汉族的初步基础,以后又不断有一部分苗族融合于汉族之中,那么,九黎也应当是汉族的先民,九黎之君蚩尤亦应当是汉族的先祖,而不应把他排斥在黄帝、炎帝之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蚩尤不仅是苗族黎民族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而且也是汉族等其它民族的祖先,因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时期,黄帝、炎帝、蚩尤是同时代的三个伟大人物,是原始社会阶段部落联盟解体前黄帝时期的古代中国三大部落联盟的三个首领(即大酋长)和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
三、蚩尤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和历史传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伟大历史人物当是黄帝、炎帝、蚩尤。而且,可以说黄帝、炎帝、蚩尤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关于中国人民怀念黄帝、炎帝的情况,已有许多论、著的文章作了阐述,而对中国人民怀念蚩尤的情况则论述得很少。因此,我们在这里着重谈谈中国人民长期怀念蚩尤的情况。

首先,在蚩尤死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由此可见,蚩尤在九黎部落联盟战略被擒杀而死以后,黄帝及其族人们就将蚩尤的形象用来威吓天下八方,从而将蚩尤变成了自己的保护神,并对蚩尤加以崇敬和缅怀。

其次,苗族人民较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先祖,长期地怀念和祭祀。湘西、黔东北的苗族祭祀时,须杀猪供奉“剖尤”,并传说“剖尤”是远古时代一位勇敢善战的领袖。“剖”,按湘西苗语意为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人民有祭“枫神”为病人驱除“鬼疫”的习俗,装扮“枫神”的人打扮得十分威武;这位令人敬畏的“枫神”就是蚩尤的化身,这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记载的“蚩尤所弃其桎梏进为枫木”的传说有关。黔东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枫木歌》,歌中唱词的含义也是把蚩作为苗族的始祖来看待和怀念。川南、黔西北一带还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再次,汉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长期怀念着蚩尤。民间传说,一直在说蚩尤是一位长期受人怀念的历史人物。《苏氏演义》说:“冀州人把蚩尤称为神,民间人常作戏;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汉武帝时,太原人还为蚩尤立祠;。现在,河北省涿鹿县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庙等,深绶当地人民的怀念和祭祀。

此外,瑶族、黎族、畲族、羌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不同程度地长期怀念着蚩尤,把他用为伟大的历史人物传颂着、纪念着。

可见,蚩尤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伟大历史人物。

四、摒除错误的思想观点,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确认蚩尤的历史地位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蚩尤的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与黄帝同时代的伟大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然而,几千年来,蚩尤的伟大形象和地位却被严重地歪曲了,贬损了。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确认蚩尤的历史地位,以增强中国历史的科学性,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正如华岗同志所说:“现在我们所最需要的对于中国历史中某些部分姆?福?褪且?峋稣驹谌嗣窳⒊。?研矶啾煌崆?睦?芳右员缰ぃ?指蠢?肥率档恼婷婺俊0牙?反拥弁酢⒐笞濉⒕?А⒌刂鳌⒎ㄎ魉沟俚群妊??艴镏?陆夥懦隼矗?顾?晌?愦笕嗣竦睦?贰?/span>[16]

但是,多年来有几种错误的思想观点,严重地阻碍了对蚩尤问题的拨乱反正。为了摒除错误的思想观点,以便能较顺利地给蚩尤正名,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对这几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加以辩析。

有一种观点是,以胜败论英雄,或曰“胜败英雄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因袭着“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老观点。他们认为在涿鹿之战中蚩尤是败者,所以,应该纳入“判逆者”之列,而不应该作为我们的始祖。很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是不能唯胜败论英雄的。如果我们的史书只写胜乾,而把败者从史书中抹去,那么,这种史书将是残缺的,不科学的。历史应是对过去时代的历史事实的记载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和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阐述历史发展的过程,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提高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的水平。黄帝、炎帝、蚩尤是古代中国三大部落联腽的三个大酋长,这是历史事实,是不能抹杀的。如果说对败者就一概从史书中抹去,不予承认,那么,对炎帝将如何对待呢?因为“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统率以熊、罴、貌、貅、虎为图腾的各族打败炎帝。”[17]可见,炎帝在古代部落战争中也是败者。难道我们能因为炎帝是失败者而不承认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吗?显然不能。所以,同样也不能因为蚩尤是败者而不承认他是我们的始祖。同时,我们还应当指出,如果按照以胜地败论英雄的观点来写历史,来取舍人物,那么,从秦朝的陈胜、吴广,汉朝的张角,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便能不能称为历史人物,都不能写进历史。这岂不是与历史唯物主义背道而驰吗?!现在,我们的《中国通史》,既然已经把上述人物作为历史人物写进了历史,那么,为什么不承认蚩尤是历史人物并写进历史呢?

又一种观点是,强调以正史为依据,或曰“唯正史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的正统史书上没有写蚩尤,没有肯定。其实,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中国过去的所谓正统史,实际上就是官方史,不仅真伪混淆。而且常常以伪造的压倒真实的,很需要重新写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学问,待整理者甚多,既如历史,就须另编一部。所以,现在我们编写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就不能强调只以所谓的正史为依据,而应注意运用野史史料和历史传说。华岗同志在《中国通史的翻案》一书中说:“在进行中国历史的翻案工作时,除了端正自己的立场与思想方法以外,还应特别注意运用野史史料。因为正象鲁迅先生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就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窨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18]可见,不论野史或杂记,其真实性,都远非正史所能及。因此,我们不应轻视野史、杂记和历史传说、文集诗词等史料史实,不庆持唯正史论的态度。同进,在中国史学问题上,在不唯正史论,不唯正上,不唯书,要唯实,并对中国历史进行某些部分的翻案工作方面,郭沫若同志已经为我们带头了,他所著的《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屈原研究》、《十批判书》等就是证明。所以,那种只强调以正史为依据的观点是片面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示的,因而庆当予以纠正。至于蚩尤问题,其实正史、野史、杂记、诗歌、历史传说等都有记载和论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和《史记正义》,都谈论到蚩尤。不过,由于受到史系南拗坪偷笔闭?蔚南拗疲?蚨?皇抵?省⒈崴鹬?饩佣唷H欢??笆贰⒃蛹恰⑹?琛⒗?反?担?蚨则坑嚷塾岩耆?亩唷O衷冢?颐堑娜挝窬褪羌纫?凑?罚?忠?ü?笆贰⒃蛹呛臀囊丈丝诘牟沃ぃ???岷峡脊抛柿系挠≈ぃ?哉?纷鞅匾?牟钩浜投┱??渲邪?ɑ指打坑鹊睦?啡宋镄蜗蠛腿啡向坑鹊氖甲娴匚唬?怪?晌?攀贰⒖蒲?贰?/span>

再一种观点是,漠视蚩尤问题,或曰“漠视论”。持此种观占为的人认为,提出蚩尤问题,为蚩尤平反正名是小题大做,因而对蚩尤问题抱着冷漠的态度。我们认为,这咱态度是很不妥当的、很不可取的。应当提出,蚩尤问题决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大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族问题和政治问题,我们决不可以淡漠视之。为了说明蚩尤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不得在这里谈谈近期发生的一些有关的情况。其一,据悉,1995年3月,在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上,陆镇藩、龙明伍等代表,提出关于“请中史通知有关部门,不要再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词取代宪法规定的‘中国各民族’一词的提法,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案。1995年6月,中共中内宣传部办公厅函复说:“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民族传统。我部历来按照宪法的规定,要求宣传系统单位正确地使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繁荣的规范用语。受中内委托,由我部召开的乎都主要新闻单位通气会上,部领导曾多次向新闻单位提出,不要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海内外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等类似的不规范用语。”[19]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什么我国少数民族不赞成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提法呢?这难道不是与没有承认蚩尤的始祖地位有关吗?其三,据《人民日报》报道,全国首届炎黄蚩三始祖文化研讨会,1995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涿鹿县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4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8篇。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涿鹿县政府等共同主办。“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涿鹿县是众多史籍记载炎帝、黄帝、蚩尤相征战的汲涿鹿、阪泉所在地,蚩尤应同炎黄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两岸学者共同认为,应加强三祖研究和涿鹿考古,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华民族团结。”[20]其三,据《扬子晚报》1995年7月25日报道,《南博发掘阜宁陆庄遗址,首次解开蚩尤部族良渚文化消失的千古之谜》,报道说:“我国古代最发达、文明程度最高的良渚文化4200年前突然在太湖地区消失,成为考古学界的“千古之谜”,南京博物馆在阜宁县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在江淮地区发展良渚语文化遗存,探明良渚文化在太湖地区消失后由南向北迁徙,从而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报道还说,这一发现还“对研究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据《史记》记载,在公元前21世纪之前,良渚文化部族首领蚩尤曾与轩辕黄帝发生一场大战——‘涿鹿’之战。……这一发掘,印片了蚩尤部族的北上,使考古学界对江淮东部地区古文化类型有了新的认识。”以上情况说明,提出蚩尤问题,为蚩尤平反正名,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有意义的,决不是什么小题大做。所以,我们蚩尤问题不应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冷漠态度。据悉,正因为如此,老红军、部队作家陈靖将军,曾于1994年11月和1995年2月,分别致信上级同志,建议为蚩尤平反正名。遗憾的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无大的进展。

为了较快地弄清蚩尤问题的真相,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公允对蚩尤的历史人物形象和历史地位作出正确的评价,我们建议:请中央责成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力争在本世纪内作出结论,以便为蚩尤平反正名,恢复蚩尤的始祖地位。我们深信,这件事做好了,那将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总之,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个伟大始祖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伟大历史人物。我们应当确认蚩尤的历史地位,以增进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是个很牛X的人~!蚩尤是传说东方九黎族(属东夷集团)的首领。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铜头铁额,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以金属制造兵器。在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时,蚩尤作法,使云雾四起,黄帝军士分辨不清方向。后来黄帝制造了指南车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大败而被擒杀。涿鹿之战终以黄帝胜利而告终

13216694734:鎬庢牱瀹㈣璇勪环鍘嗗彶浜虹墿
爨司:绛旓細2锛庣‘瀹氳瘎浼版爣鍑嗐傛垜浠湅涓涓汉鐗╃殑娲诲姩鎴栦妇鎺紝涓嶈兘鎰熸儏鐢ㄤ簨锛屼篃涓嶈兘浠呬粠閬撲箟鐨瑙掑害鍘昏冭檻銆傝岃鐪嬫槸鍚︽湁鍒╀簬鐢熶骇鍔涚殑鍙戝睍銆佺ぞ浼氱殑杩涙鍜屽浗瀹剁殑缁熶竴绛夈 3锛庨槻姝互鍋忔鍏ㄣ傞氬父璇翠汉鏃犲畬浜猴紝灏辨槸鎸囧浜虹墿鐨勮瘎浼拌涓鍒嗕负浜岋紝鍏ㄩ潰瀹㈣銆傚鍘嗗彶浜虹墿瑕佽冭檻浠栫殑闃剁骇鎬у拰鏃朵唬鎬с 4锛庡厠鏈嶈嫳闆勫彶瑙傘傚巻鍙...

13216694734:澶瑙掑害鐨勭湅鍘嗗彶
爨司:绛旓細澶瑙掑害鐨勭湅鍘嗗彶 鍘嗗彶鏄繃鍘诲彂鐢熺殑浜嬫儏锛屽氨浜嬫儏鏈韩鑰岃█锛屽畠鍙槸涓涓簨浠惰屽凡銆備絾鏄巻鍙查瓍鍔涘湪浜庢椂浜哄拰鍚庝汉瀵瑰巻鍙蹭簨浠朵粠涓嶅悓鐨勮搴杩涜浜嗚В璇伙紝浣垮巻鍙蹭繚鎸侀暱闈掔殑鐢熷懡鍔涖傚湪鍘嗗彶璇惧爞涓婏紝鍋囧鎴戜滑鑳藉涓浜涗簨浠朵粠涓嶅悓瑙掑害瑙h锛屽瀛︾敓娣卞埢鐞嗚В鍘嗗彶鏄ぇ鏈夎(鐩婄殑銆傚锛屼節骞寸骇涓婂唽鍗佷簲璇俱婅鑵ョ殑璧勬湰绉疮銆嬭鍒颁笁瑙...

13216694734:鍜岀弲鎽旂弽瀹:浠鍘嗗彶瑙掑害鐪鑱屽満鏀挎不,鍔炲叕瀹ら噷瑕佷笉瑕佺粨鐩?
爨司:绛旓細浠鍘嗗彶瑙掑害鐪,閲嶆柊鐞嗚В浜嗚亴鍦烘斂娌,鍙互鍙戠幇鑱屽満绔炰簤灏辨槸璁╄嚜宸辫儨鍑,閭f垜浠槸涓嶆槸鏈濂戒笉瑕佸弬涓庤亴鍦烘斂娌,鐙杽鍏惰韩灏卞ソ? 缂撶紦璁や负涓嶆槸,浣滀负鏂颁汉,鎴栬呰浣滀负涓涓亴鍦轰汉,鎴戣寰椾竴瀹氳绉瀬涓诲姩鍦板幓鍙備笌鑱屽満鏀挎不銆 棣栧厛,鍥犱负浼佷笟鏀挎不鐨瀹㈣瀛樺湪鏄棤鍙簤璁殑浜嬪疄銆傗斺旈粍鏄庤儨 鑰屽瓨鍦ㄥ嵆鍚堢悊,灏ゅ叾閫冮伩,涓嶅鐩存帴搴斿銆傛垜浠...

13216694734:璋佽兘浠鍘嗗彶瑙掑害瀹㈣璇勪环涓涓嬮湇鍏冪敳鐨勬???
爨司:绛旓細鍚屽勾8鏈堬紝闇嶅厓鐢茬梾閫濅簬涓婃捣锛岀粓骞53宀併1912骞达紝钁楀悕姝︿緺灏忚瀹跺悜鎭虹劧锛堝钩姹熶笉鑲栫敓锛夊厛鍚庡嚭鐗堛婃嫵鏈嬪拰銆婅繎浠d緺涔夎嫳闆勪紶銆嬩袱閮ㄤ綔鍝併傛牴鎹紶闂伙紝浠栨潨鎾板嚭闇嶅厓鐢蹭箣姝绘槸琚棩鏈尰鐢熺閲庣敤姣掕嵂姣掓锛屼互鍚庝汉浠互璁逛紶璁癸紝浜嬪疄閬傝涓ラ噸姝洸銆傚叧浜庨湇鍏冪敳鎮g梾鍙婇濅笘缁忚繃锛岀簿姝︿綋鑲蹭細鍒涘姙浜轰箣涓闄堝叕鍝叉浘鍐欒繃浠ヤ笅鏂囧瓧锛...

13216694734:浠ュ巻鍙茬殑瑙掑害鍒嗘瀽闀垮煄
爨司:绛旓細灏ゅ叾鏄北娴峰叧杩欎釜鍐涗簨闅樼偣鏇惧彂鐢熻繃鍑犲満鎴樺焦銆備絾鍙渶瑕佷竴涓惔涓夋锛岃繖鍧氬浐鐨勫煄澧欏氨鏃犻鑷簝浜嗐傞暱鍩庡彲璇存槸涓栫晫涓婃渶澶х殑寤虹瓚锛屼负淇缓闀垮煄鐗虹壊浜嗘棤鏁扮殑璐㈠姏涓庣敓鍛斤紝浣嗗畠鍗存病鏈夎捣鍒版槑鏄剧殑鍐涗簨闃插尽浣滅敤銆傚畠鐨勫巻鍙浠峰煎湪浜庤〃鏄庝腑鍥戒汉涓轰簡骞宠 鍜屽畨鍏ㄧ殑鐢熸椿鐜鑰屼笉鎯滀竴鍒囩殑鍐冲績銆

13216694734:濡備綍鐪嬪緟鍏ㄩ潰浠庝弗娌诲厷鐨勫巻鍙插瑙鎬
爨司:绛旓細鍐嶅ぇ鐨勫洶闅惧拰鎸戞垬锛屼笌涓崕姘戞棌澶嶅叴鎰忓織鐩告瘮閮藉皢鏄惧緱娓哄皬锛屾暣涓笘鐣屼篃灏嗗鎴戜滑瀹炵幇澶嶅叴鐨勬仮寮樻綔鍔涘埉鐩浉鐪嬨傚叾鍥涳紝棰勭ず涓浗姊︿繚鎸佸己鍔插娍澶存湁浜嗗彲闈犵殑鎴樼暐淇濋殰銆備腑鍗庢皯鏃忎紵澶у鍏存槸涓嶆柇淇濇寔鍋ュ悍寮哄姴鍙戝睍鍔垮ご鐨勮繃绋嬶紝闇瑕佷互鈥滃洓涓叏闈⑩濅负鎸囧锛屼粠鏀挎不銆佺粡娴庛佹枃鍖栥佺ぞ浼氥佺敓鎬佺瓑澶瑙掑害澶氬眰娆★紝涓嶆柇鎺ㄥ嚭淇濋殰鎺柦...

13216694734:浠庡悇涓瑙掑害璁鸿堪浠涔堟槸鍘嗗彶瀛
爨司:绛旓細鍘嗗彶瀛涔熺О鍙插,鏄竴闂ㄦ暣鍚堝瀷鐨勭ぞ浼氱瀛,鏄巻鍙茬爺绌朵富浣撳湪椹厠鎬濅富涔夊摬瀛︽墍鎻愪緵鐨勪竴鑸寰嬫寚瀵间笅,杩愮敤涓瀹氱殑鎬濈淮璁よ瘑鏂瑰紡鍜屾墜娈,鍦ㄤ笌鍘嗗彶瀹綋鍙戠敓浜掑姩浣滅敤鐨勮繃绋嬩腑,閫氳繃瀵瑰巻鍙插浣撶殑鍒嗘瀽鐮旂┒,浠ョ悊瑙e叾鐗规畩瑙勫緥鍜岀壒鐐圭殑涓绉嶇簿绁炵敓浜у疄璺靛強鍏跺垱閫犲嚭鏉ョ殑浜у搧鈥斺斿巻鍙茬煡璇嗐 鍥犲彇涔夌殑骞跨嫮涓嶅悓,鍙插鐨勫畾涔変粠鍐呮兜涓婂彲褰掔撼涓...

13216694734:濡備綍瀹㈣璇勪环娲壙鐣?娲壙鐣存槸鍔熻嚕杩樻槸缃嚕
爨司:绛旓細涓銆佹牴鎹敮鐗╁彶瑙,瀵瑰緟浜烘皯鐨勬佸害鍜屽巻鍙蹭笂瀵逛腑鍗庢皯鏃忔槸鍚︽湁璐$尞鏉ョ湅,娲壙鐣村浜烘皯鏈夌泭,瀵圭ぞ浼氬拰鍥藉鏈夊姛銆 鈥滅敓骞充簨杩光濆凡浣滅畝浠,娲壙鐣撮殢澶氬皵琛叆浜椂,閽堝...鎬讳箣,璇勪环娲壙鐣村繀椤诲潥鎸佸巻鍙插敮鐗╀富涔夌殑瑙傜偣鍜屽疄浜嬫眰鏄殑鍘熷垯,鎽掑純鐙殬姘戞棌涓讳箟鎬濇兂,浠ュ彶瀹炰负渚濇嵁,缁撳悎鍏舵墍澶勭殑鏃朵唬鑳屾櫙,瀹㈣璇勪环,鎵嶈兘灏嗚棰犲鐨勫巻鍙閲嶆柊棰犲...

13216694734:浠庝笉鍚瑙掑害 鐪嬪埌鏇存湁娣卞害鐨勫巻鍙
爨司:绛旓細浣犱竴瀹氬惉闂昏繃闀垮煄鐨勬晠浜嬶紝濡傜Е濮嬬殗寤洪犻暱鍩庢椂鍦版偛鎯ㄦ儏鏅紝濡傞暱鍩庤剼涓嬪笣鐜嬮棿鍦板嬀蹇冩枟瑙掞紝濡傚煄澧欎笂灏嗗+浠殑濂嬪媷寰℃晫锛屽媷鐚涚殑娓哥墽姘戞棌锛屽搥浼ょ殑姘戦棿浼犺锛岀绉樼殑涓濈桓涔嬭矾绛夌瓑銆傚綋鎴戜滑鎺㈠涓崕姘戞棌鍙戝睍鍘嗙▼鏃讹紝涓嶅Θ鎹釜瑙掑害鐪嬪巻鍙锛屼粠闀垮煄鐨勮搴﹀嚭鍙戯紝浠ラ暱鍩庣殑鐪煎厜鐪嬩竴鐪嬪巻鍙层傘婃崲涓搴︾湅鍘嗗彶銆嬬郴鍒楀浘涔︼紝姝f槸...

首页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非常风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