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风学习网 导航

古人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2024-06-01来源:编辑

1. 古人写有关读书的文言文,急需

您好!【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文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11]尝:曾经。

[12]趋:奔向。[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问。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

质,询问。[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

这里指女仆。[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3]容臭:香袋。[34]烨(yè)然:光彩闪耀的样子。

[35]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6]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37]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8]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2. 有关古人爱书的文言文

1、匡衡苦学 原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尝。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履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译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能够解说《诗经》,当时的人为此编了顺口溜说“谁也别说《诗》了,匡鼎他来啦,匡鼎他说起《诗》来,能让人张大嘴笑起来啊!”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都对他既敬畏又钦佩,听到的人没有不发笑的。

匡衡的乡里也有一个解说《诗》的,匡衡去找他辩难,考证有疑问争议之处。结果把这个人说得没顾上穿好外衣和木屣就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请先生留下来听我说,我们再从头说起。” 这个人说“我实在没的可说了!”于是这个人跑了没再回来。

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与:给。

佣作:被雇佣劳作。 愿:希望。

偿:值,指报酬(回报)。 怪:对。

感到奇怪(文中可翻译对此感到奇怪)。

遍:尽 资:借。 映:映照。

遂:于是,就。 大学:大学问家。

囊萤夜读 原文:晋之车胤(yìn),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

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7616465。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

《晋书·车胤传》。 译文:晋朝有个人叫做车胤,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但是他白天要耕田,又因为没有油灯而无法在夜里读书.逢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丝绸做成的透光的袋子,装着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间接着当日白天地读书着,勤奋学习不知疲倦。

时间长了,他学识渊博了,那时的人就都称赞他。 拓展: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

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象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来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用白绢做的口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

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亮光,夜以继日地苦读。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

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宋濂苦学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水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

3.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 有甚么古人刻苦读书的文言文

王冕求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i,践踏)田者,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宋学士文集》)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总有人牵着自家的牛来责备它践踏了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官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注释

(1)牧:放牧牲畜。 (2)已:以后。 (3)窃:偷偷地,暗中。

(4)辄:总是(常常)、就。 (5)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6)曷:通“何”,为什么。 (7)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8)执策:拿着书。 (9)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10)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1)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2)因:于是,就。 (13)录:收取。

5. 古代文人写关于读书学习方面的古文诗词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6. 古人谈读书的诗句10句

1,《劝学》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话文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43064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观书》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白话文释义: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3,《读书》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白话文释义: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4,《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白话文释义: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5,《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文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6,《勤学》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白话文释义: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7,《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白话文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8,《劝学》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白话文释义: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9,《读书》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白话文释义: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10,《读书有所见作》清代: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白话文释义: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

7. 古人是怎样学文言文的

学习无非是跟着老师学,或是自学.先说一下古人的读书情况,古人读书不容易,一般都是富贵人家里孩子才有资格、有钱财进入私塾,那些肯吃苦的穷孩子会去拜师,或者给官、府或富贵人家做工然后换书读或借书抄下来. 跟着老师学的话,私塾老师讲授的内容一般都是四书五经.那么首先会从认识单字、学会句读开始,句读就是断句,给文章标标点符号.然后不断读,进而成诵.这积累到一定阶段了,就逐字逐段解释含义了,解释字词的意思会借助前人的解释,譬如“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由于四书五经关乎政治教化,所以讲文章一般会讲它的微言大义.譬如《牡丹亭》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一拿起《诗经》就必讲“后妃之德”与“思无邪”. 至于自学的话,首先还是字词关,句读、诵读,古代好些人把名篇都背得滚瓜烂熟,所谓引经据典么. 在这之后就要用文言文写诗文了,古代诗、赋、颂、说、记之类的都是文体,分类也详细,所以要掌握各种问题的写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另外还要运用文言文,在实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譬如春秋时期诸侯会见的话都要诵一段诗经.亲朋好友聚会有即兴赋诗.另外还有对联、寿辞什么的.总之,到了能运用的阶段就可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表达个人情感了,写出属于自己的文集了,进而流传后人,譬如《史记》《左传》.当然有些人自己也不写,而是弟子或他人记录下来的,譬如《论语》等.。



17231523796:鍏充簬瀛︿範鐨勫彜鏂
舌荀:绛旓細姣忓ぉ涓夋洿鍗婂鍒伴浮鍟煎彨鐨勬椂鍊,鏄敺瀛╁瓙浠璇讳功鐨鏈濂芥椂闂,灏戝勾鏃朵唬瑕佺煡閬撳彂鎰よ嫤璇,鍕ゅ瀛︿範銆 5銆佸攼 闊╂剤銆婅繘瀛﹁В銆:涓氱簿浜庡嫟,鑽掍簬瀣;琛屾垚浜庢,姣佷簬闅忋 閲婁箟:瀛︿笟鐢变簬鍕ゅ鑰岀簿閫,浣嗗畠鍗磋兘鑽掑簾鍦ㄦ父鎴忕帺鑰嶄腑銆備簨鎯呯敱浜庡弽澶嶆濊冭屾垚鍔,浣嗗畠鍗磋兘姣佺伃浜庝笉缁忓ぇ鑴戠殑闅忔т腑銆 2. 銆婂瓱瀛愩嬩腑鍏充簬鍕ゅ濂藉鐨勬枃瑷鏂 寮...

17231523796:鍏充簬鍙や汉姹傚鐨勫皬鍙ゆ枃
舌荀:绛旓細鍙ゆ枃锛氭姭钂茬紪锛屽墛绔圭畝銆傚郊鏃犱功锛屼笖鐭ュ媺銆傝瘧鏂囷細瑗挎眽鏃惰矾娓╄垝鎶婃枃瀛楁妱鍦ㄨ挷鑽変笂闃呰銆傚叕瀛欏紭灏嗘槬绉嬪埢鍦ㄧ瀛愬墛鎴愮殑绔圭墖涓娿備袱浜洪兘寰堢┓锛屼拱涓嶈捣涔︼紝浣嗚繕涓嶅繕鍕ゅ瀛︿範銆傚彜鏂囷細澶存偓姊侊紝閿ュ埡鑲°傚郊涓嶆暀锛岃嚜鍕よ嫤銆傝瘧鏂囷細涓滄眽鐨勫瓩鏁璇讳功鏃舵妸鑷繁鐨勫ご鍙戞嫶鍦ㄥ眿姊佷笂锛屼互鍏嶆墦鐬岀潯銆傛垬鍥芥椂鑻忕Е璇讳功姣忓埌鐤插︽椂灏辩敤...

17231523796:鍏充簬濂藉鐨勬枃瑷鏂(鏂囪█鏂囧嫟瀛)
舌荀:绛旓細鍒昏嫤璇讳功鐨勬枃瑷鏂棰樼洰璇㈤棶鐨勬槸鈥滄枃瑷鏂団濇晠浜嬪惂?鍙や汉鍏充簬鍕ゅ璇讳功鐨勫皬鏁呬簨鏈夊緢澶,鏃犳硶鍏ㄩ儴缃楀垪,灏辩畝鍗曚粙缁5鍒欏皬鏁呬簨缁欎綘,鏍规嵁鍚嶇О鍜屾墍寮曠殑涔︾洰,浣犲彲鑷娣卞叆鏌ラ槄:1)銆愬嚳澹佸伔鍏夈戣タ姹変笧鐩,钁楀悕缁忓瀹跺尅琛,灏戝勾鏃剁┓鍥,鏅氫笂娌¢挶鐐硅湣鐑,浜庢槸鍑跨┛澧欏寮曢偦鑸嶄箣鐑涘厜鏉ュ埢鑻﹁涔︺傚悗鏉ュ氨鐣欎笅浜嗚繖涓垚璇,鐢ㄦ潵褰㈠閭d簺瀹惰传...

17231523796:鍙や汉璋璇讳功杩欑被鐨勫彜鏂
舌荀:绛旓細璇讳功鐮翠竾鍗凤紝涓嬬瑪濡傛湁绁炪傗斺旀潨鐢婂璧犻煢宸︿笧涓堜簩鍗佷簩闊点嬩笁鏇寸伅鐏簲鏇撮浮锛屾鏄敺鍎胯涔︽椂銆 榛戝彂涓嶇煡鍕ゅ鏃╋紝鐧介鏂规倲璇讳功杩熴傗斺旈鐪熷嵖銆婂姖瀛︺鍙や汉浜,鈥滆涔︾櫨閬,鍏朵箟鑷鈥濄傝皳璇诲緱鐔,鍒欎笉寰呰В璇,鑷檽鍏朵箟涔熴備綑灏濊皳锛岃涔︽湁涓夊埌锛岃皳蹇冨埌銆佺溂鍒般佸彛鍒般傚績涓嶅湪姝わ紝鍒欑溂涓嶇湅浠旂粏锛...

17231523796:鍏充簬鍒昏嫤濂藉鐨勬枃瑷鏂
舌荀:绛旓細鍙湁鍥涘彞璇,鍗村眰娆″垎鏄庡湴璁叉槑鐧戒簡涓嶄笓蹇冭嚧蹇椾究瀛︿笉濂芥湰棰嗙殑閬撶悊,鏂囪█鏂囩殑绠娲佺簿鐐肩敱姝ゅ彲瑙佷竴鏂戙 鍙傝冭祫鏂: /view/662227銆 2. 涓庛婂嚳澹佸熷厜銆嬩竴鏍峰啓鍕ゅ濂藉鐨勬枃瑷鏂 鍥婅悿鏄犻洩 鎵灞炴湞浠:鏅嬩唬 鍑哄銆婃檵涔β疯溅鑳(yin浼犮:鑳も︹﹀璐,涓嶅父寰楁补,澶忔湀鍒欑粌鍥婄洓鏁板崄钀ょ伀浠ョ収涔.瀛欏悍瀹惰传,甯告槧闆璇讳功.鎮鍒鸿偂...

17231523796:鎻忚堪鈥鍙や汉鍕ゅ鈥鐨勬枃瑷鏂鏈変粈涔
舌荀:绛旓細鍙や唬绉版枃杈炴剰灏藉涓哄彞,璇剰鏈敖鑰岄』鍋滈】澶勪负璇(閫),鍙ュ彿涓哄湀,閫楀彿涓虹偣銆傚彜浠d功绫嶄笂娌℃湁鏍囩偣,鑰佸笀鏁 瀛︾璇讳功鏃惰杩涜鍙ラ楃殑鏁欏銆傝,閫氣滈椻濄 銆19銆曟垨甯堢剦,鎴栦笉(f菕u)鐒:鏈夌殑(鎸団滃彞璇讳箣涓嶇煡鈥濊繖鏍风殑灏忎簨)璇锋暀鑰佸笀,鏈夌殑(鎸団滄儜涔嬩笉瑙b濊繖鏍风殑澶т簨)鍗翠笉闂佸笀銆傗滀笉鈥濆悓鈥滃惁鈥濄傛鍙ョ炕璇戞椂...

17231523796:鍕ゅ媺鏂囪█鏂
舌荀:绛旓細1. 鍏充簬鍕ゅ璇讳功鐨勬枃瑷鏂鏈夊摢浜 1銆佺帇鍐曟眰瀛 鐜嬪啎鑰,璇告毃浜.涓冨叓宀佹椂,鐖跺懡鐗х墰闄囦笂,绐冨叆瀛﹁垗,鍚鐢熻涔;鍚凡,杈勯粯璁.鏆綊蹇樺叾鐗. 鎴栫壍鐗涙潵璐h箠(xi,璺佃笍)鐢拌,鐖舵,鎸炰箣.宸茶屽濡傚垵.姣嶆洶:鈥滃効鐥村姝,鏇蜂笉鍚叾鎵涓?鈥濆啎鍥 鍘讳緷鍍у浠ュ眳.澶滄綔鍑哄潗浣涜啙涓,鎵х瓥鏄犻暱鏄庣伅璇讳箣,鐞呯悈杈炬棪.浣涘儚澶氬湡...

17231523796:褰㈠鍙や汉鍒昏嫤璇讳功鐨勬枃瑷鏂
舌荀:绛旓細褰㈠鍙や汉鍒昏嫤璇讳功鐨勬枃瑷鏂1.褰㈠鍙や汉鍕ゅ鐨勬枃瑷鏂囧ぉ琛屽仴,鍚涘瓙浠ヨ嚜寮轰笉鎭;鍦板娍鍧,鍚涘瓙浠ュ帤寰疯浇鐗┿備笟绮句簬鍕,鑽掍簬瀣;琛屾垚浜庢,姣佷簬闅忋傚彜涔嬬珛澶т簨鑰,涓嶆儫鏈夎秴涓栦箣鎵,浜﹀繀鏈夊潥蹇嶄笉鎷斾箣蹇椼傝佸綋鐩婂.,瀹佺Щ鐧介涔嬪績;绌蜂笖鐩婂潥,涓嶅潬闈掍簯涔嬪織銆傚織涓嶅己鑰呮櫤涓嶈揪,瑷涓嶄俊鑰呰涓嶆灉銆傚崥瀛︿箣,瀹¢棶涔,鎱庢濅箣,鏄庤鲸涔...

17231523796:鍙や汉璋璇讳功(涓)(浜)鍘熸枃鍜岀炕璇
舌荀:绛旓細鍙や汉璋璇讳功鐨閬撶悊 杩欑瘒璇炬枃涓昏璁蹭簡鍙や汉璋堣涔︾殑鏂规硶鍜岀泭澶勶紝鍛婅瘔鎴戜滑瑕佷粠灏忓吇鎴愬ソ璇讳功銆佽濂戒功鐨勪範鎯傚ぉ璧勮仾鏄庤屽張濂藉鐨勪汉锛屼笉浠ュ悜鍦颁綅姣旇嚜宸变綆瀛﹁瘑姣旇嚜宸卞樊鐨勪汉璇锋暀涓鸿汇傜煡閬撳氨鏄煡閬擄紝涓嶇煡閬撳氨鏄笉鐭ラ亾锛岃繖鏍锋墠鏄湡姝g殑鏅烘収銆傞粯榛樺湴璁颁綇鎵瀛︾殑鐭ヨ瘑锛屽涔犱笉瑙夊緱婊¤冻锛屾暀浜轰笉鐭ラ亾鐤插︺

17231523796:鍏充簬鍙や汉濂藉鐨勫彜鏂
舌荀:绛旓細鍚ず锛鏂囪█鏂鈥樺嚳澹佸熷厜鈥欒〃鐜颁簡鍖¤ 浜虹┓蹇楀潥锛屽彂濂璇讳功鐨绮剧 鎮鍒鸿偂 xu谩n li谩ng c矛 g菙 銆栬В閲娿褰㈠鍒昏嫤瀛︿範銆傘栧嚭澶勩楄タ姹壜峰垬鍚戙婃垬鍥界瓥路绉︾瓥涓銆嬶細鈥滐紙鑻忕Е锛夎涔︽鐫★紝寮曢敟鑷埡鍏惰偂锛岃娴佽嚦瓒炽傗濅笢姹壜风彮鍥恒婃眽涔︺嬶細鈥滃瓩鏁瓧鏂囧疂锛屽ソ瀛︼紝鏅ㄥ涓嶄紤銆傚強鑷崇湢鐫$柌瀵濓紝浠ョ怀绯诲ご锛屾偓灞嬫...

首页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非常风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