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风学习网 导航

请教高手 “家和万事兴" 用哲理的意思说一下!

2024-05-04来源:编辑
“家”应自然规律而生,存在并发展,是“道”的产物。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存、生长的基本环境,给我们带来了父母的爱抚和幸福,带来了爱情、亲情、温馨和温暖,“家”带来了无限的回忆。“和”应“家”的兴落发展而生,是“德”的发展必然,倡导的是多姿多彩的和谐统一,主张性质相异的元素在一个统一体内和谐共处,相互融合。“和”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只有保持各种不同元素和力量的相对平衡,才能使万事万物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和”文化的长期熏染、代代传承,孕育了中华民族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
“家”可概括为“大家”和“小家”。我们每一个家庭,称之为“小家”,我们的社会或我们的国家,称之为“大家”。小家和大家是统一的,“大家”是“小家”的衍生和发展,只有小家“和”才有大家“和”。怎样才能实现“家和”从而“万事兴”呢,笔者认为,必须从营造和发展社会“和”的文化,提高人的素质、做到家庭和睦等几个方面抓起。
一、家和,必须大力营造整个社会“和”的思想和文化
文化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能,通过长期积习而形成的观念,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平衡的才是和谐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只有保持各种不同元素和力量的相对平衡,才能使万事万物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生机勃勃,繁荣昌盛。正如草原上的狮子和羚羊的关系一样,只有狮子没有羚羊等食草动物的草原是不存在的,而只有羚羊等食草动物没有狮子等肉食动物的草原也是不长久的。只有它们保持一定的数量,达到生态平衡,才是真正的草原。
发展的才是全面的。构建和谐社会,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用法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和制度,调整行为规范,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
社会的才是家庭的。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亿万个家庭累加起来构成了我们的大千社会。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家庭美德又是社会美德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关家庭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论语》中云:“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的可贵之处,不仅在家庭,更在社会。
二、家和,必须不断提高每个人“和”的素质和能力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如果没有社会全体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谐社会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独有的心灵感觉和精神需求是人进步的内在要求。有些人在赚了钱、买了房子、有了车子以后,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幸福。这是因为人的幸福感不全是由物质的东西带来的,还有许多与物质财富无关的因素,比如身体的健康、心灵的愉悦、婚姻的美满、学识的丰富、生活的安定、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钱买得来婚姻买不来爱情,买得来药品买不来健康,买得来名牌服装买不来气质修养。因此,人类需要自己的精神家园,需要心灵的栖息地。满足人们心灵和精神的需求,需要丰富多样的文化供给,需要通过先进文化的引导来实现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理想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源动力。应该看到,科学的理想、信仰以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普遍确立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有正确价值观的支撑,有科学的理想召唤,现实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人需要现实的鼓舞,也渴望有终极关怀,这就是文化的使命和力量。
引导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且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都比以往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变化和矛盾的出现固然会使我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经过不断的引导和教育,同样也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家和,必须努力建设以“和”为指导的和睦家庭
社会文化衍生于家庭文化不断演化、弥漫、覆盖和渗透的全过程。因此,家庭文化影响着社会文化,而社会文化几乎无一例外地禀承了家庭文化的特性。可以说,搞好家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文化繁荣、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要认识家庭和睦的重要意义。家庭和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家庭文化建设,讲究孝道,讲究夫妻互敬,讲究立身齐家平天下,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各种思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家庭建设面临着新的变革,建设和睦家庭显得尤为重要。《礼记》有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这就是说,父子亲近,兄弟姐妹和睦,夫妻恩爱,万事可兴。人的成功和失败都离不开“家”。“家和万事兴”!万事成于人!人成于万事!家能否和、万事能否成?事在人为。如何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家庭内、外的关系,直接关系着人生成败,事业兴亡的大事。
要学会关心和忍耐。包容、宽容、理解、迁就、支持、鼓励、共同进步相互扶持,家的美好在与共享天伦,其乐融融。只有家和,万事则兴,敞开心胸,接受,顺应,容纳对方个性的优点和缺点,多一些关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忍耐。给彼此一次机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等于给自己一个改过的机会。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只有用爱心和耐心,把不断生出的疙瘩尽力解开,在共同的屋檐下,我们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天伦之乐,才能由衷的感受到家的温暖,家的幸福,彼此多一些宽容,少一些伤害,善待对方就是善待自己,不管是夫妻间还是与儿女间和长辈之间,使家成为我们最想呆的地方。
要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家和万事兴”倡导的是团结,无论小至家庭,还是大到国家,团结与否至关重要。。战国时代有一则著名故事:赵武灵王时,邯郸有一截小胡同叫“回车巷”,宰相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几次忍辱在这条小街避让大将军廉颇的车马,后来廉颇知错即改,负荆请罪,实现了“将相和”。这充分说明,和能立业,和能兴邦,和能增长国民志气,和能凝聚国家无坚不摧的力量。
21世纪是人类共同面临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世纪,是会不断发生变革与转型的世纪。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当牢记“家和万事兴”的格言,以实际行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关系、新秩序,塑造健康有序的新型人际关系,达成整个社会的团结与共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家是一个人的首府和天堂,家中不和就会导致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就难以用清净的头脑处事,处事不好就难以让事业及各方面兴旺起来。

相关主题

首页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非常风学习网